Tim Harford

About Statistic Mindset

Do you have a statistic mindset to deal with the daily activity?  Many have thought that statistic is a mathematics subject which to be learnt in the school, unfortunately, this should not be the case.  We need statistic mindset so that we could better interpret the daily activities especially come into certain social topics. In […]

Get Your PPE Supplies in Malaysia

PPE stands for Personal Protective Equipment.  The PPE supplies are overlooked until the pandemic outbreak of COVID-19 hit us badly.  PPE supplies are so important because it is the fundamental protection for the frontline doctor to avoid from infected by virus transmission.  A well prepare hospital will provide sufficient PPE supplies to the doctor in […]

槟城点心楼 – 包德馆

好久没吃点心了,这次有机会再到槟城,抽空和妈妈一起吃港式点心,还特意约了一位跟妈妈谈的来的友人,一起叹茶。 这次选定的地点是槟城的包德馆,这间点心楼位于台牛巷(Lebuh Melayu),才营业一月有余。台牛巷是一条不宽的街道,两边停满了车,两边左右两排都是门面狭小的店面。这间包德馆也一样,门口有木雕的装饰,蛮精致的。 推门进去,里面充满凉意,不只是空调足,中间天井处还喷出白白的雾气,来滋润周围的青苔石,当你的目光都集聚在青苔上,这时,别忘了抬头看看天井中间挂了2棵好看的蕨类。 其他的装修还是让你们自己去发觉吧!说说食物,点心。点心的选择不是很多,但对于来这里的食客,应该是足够了。每份点心的价格当然不是大众化,一壶茶都要价RM38。我们点了一壶寿眉白茶,蛮香的,入口也顺滑。也不能算是一般茶楼喝的劳保茶。 既然来了,也管不得那么多,点了点心就吃吧!点心做工精致,每份分量不多,除了卖相好看之外,也蛮好吃的。 槟城就是这样,近年都是 Café 大行其道。餐厅都成为打卡中心,我相信包德馆也会成为另一个打卡点。 如果已经患上了咖啡麻痹症,这个喝茶的地方可以是另一个不错的选择。 你们现在是否想去尝一尝了呢?

怎么吃

我们每天都在吃饭,可是我们真的会“吃”吗?囫囵吞枣的吃只能说是吃饱而已,可是我们对食物的感觉其实还是停留在底层的层面,也就是图个吃饱而已。不然,你还记得刚才午餐吃得是什么食物吗?当我们对食物不是很用心的“吃”时,是无法记得的,这个也符合我们脑科学的。 当人们在往高收入的同时,我们整体的素质是否也有相应的提升,除了礼貌,卫生,知识的进步外,对“吃”的认识是否也应该有所提升? 我不是说每餐饭我们都得像法国人一样吃上3-4小时才能够说懂得吃,至少要对我们吃的食物有所认识,还可以对食物的卖相、味道、口感、香味等能具体的描述出来。我知道要把触觉转换成文字是相当大的考验,不只是要维持敏锐的触觉功能,还要有文字的底蕴。不然你看看电视上在做美食推广的主持人,说来说去都是“入口即化”等词语,有词穷的感觉。 为什么我会记录这个“怎么吃”呢? 最近我听了一位美食家的讲话,我自己很有感触,因此以这个文章的方式记录了下来。也希望这个文章可以时刻提醒我自己,“要好好的吃,才对得起食物!” 说到这里,就想起吃大闸蟹的情况。以前公司在深秋时会组织大家一起吃大闸蟹,公司总经理是苏州人,看到我这个地道的南方人吃大闸蟹的方式,只说我不会吃。回想起来,我还不只是不会吃,简直是暴殄天物! 有该怎么“吃”? 一个食物出现在你面前的时候,我们可以用以下的方式来理解和“吃”眼前的这盘食物,可以采用这个顺序。(对了,这些方法,都是美食家说的,我只做传述) 眼睛:看看眼前这盘食物的卖相,不应该太过专注摆盘反而忽略了食物本身。 鼻子:闻闻这盘食物的气味。 嘴唇:尝尝这个食物的温度。 牙齿:慢慢咀嚼,感受一下食物的软硬度。 舌头:把食物搅拌,让食物的味道在口腔里充分的散发。这个时候,再让鼻子感受一下食物经过嘴巴咀嚼后的味道,细细品味。 吞咽:只有经过充分咀嚼和品味后,我们才把食物吞咽,落肚为安。 总结起来有: 眼睛看 鼻子闻 嘴唇亲 牙齿咬 舌头搅 喉咙咽 回味嗯 落胃安 “吃”的食物感知口感 上面说的这些步骤,其实也没什么特别,我们每个人就是按照这个顺序这样吃的。可是只有在口感系统及文字有提升后,我们才能够把“吃”的档次提升。美食家也提出了几种对比的感知文字,让我们可以来比对我们眼前的这盘食物。 这些感知口感可以分成这六个维度: 冰凉和滚烫。冻可乐冰凉,涮羊肉滚烫。 细腻和粗糙。红豆馅细腻,杂粮饭粗糙。 软烂和爽脆。烧土豆软烂,拍黄瓜爽脆。 酥松和紧实。炸鸡翅酥松,酱猪肉紧实。 清淡和浓郁。清蒸鱼清淡,红烧肉浓郁。 润滑和粘稠。莼菜羮润滑,佛跳墙粘稠。 有了以上这个口感文字,是否会让你更能准确的描述你眼前的这盘食物呢? 有了上面这个认识,我希望对吃方面,可以帮助我提高对食物的感官分辨率,让我们在吃饱的同时,虽然吃同样的东西,又可以获得不同的享受。这又何乐而不为呢? 吃只是本能,会吃才是本事!大家一起共勉吧!

徘徊在有症状、无症状,口罩戴不戴?

不一样阶段的MCO 在大马已经实施了3个月,3个月的时间后,你对这个病毒带给我们的不便又有多少体会?马来西亚的COVID-19 的感染人数已经降到个位数,大家都在期待政府可以尽早的来宣布完全放开管制,让人民回复过往的生活模式。 可以说我们已经战胜 COVID-19 了吗?   虽然世界各地的医生,生物学家等都在投入疫苗、Remdisivir 药物的开发研究,但是这些事情都不在我们能够做的范围,只能听听看看。不是讨论的重点。 从病毒的角度,来看看病毒带给我们怎么样的考验?病毒考验一个国家,社会的医疗及公共卫生的专业技能;考验一个国家对公共卫生的态度及反应速度;考验人民对一个课题是否能够理性,坚韧和行动;更考验人民在这段期间是否能够守望相助,能够集聚在政府的政策周围。 无可否认,这次的新冠肺炎是近期的一次高速传染的传染病,每个国家、地区都有自己的对策来应对这次的公共卫生事件。美国、德国、意大利、中国、日本、韩国、新加坡及马来西亚都有自己各自一套的应对方式。大家是否有想过,MCO 的目的吗?MCO其实就是为了来阻隔传染病。所以,每个国家都有自己一套阻隔传染病的对策,差别就是是否能够实现成功阻断传染,也就是邓小平的黑猫白猫论了!有了这个思路,大家就可以更客观的来判断每个国家的应对策略。 MCO结束倒计时 不可否认,MCO限制人民的活动的确是可以有效的来阻隔病毒传染,这个在数学模型上就可以很清楚的体现出来。所以,大马针对COVID-19 的对策是社会停摆。这个方法也是中国所采取的对策。成效是一定有的但代价极为沉重而已!大马首相已经公开表示,每停工一天,国家损失24亿马币。你看看是否属于代价沉重? 当我们在准备欢庆 MCO 的逐步放宽的同时,我们的社会是否还可像以往这样马照跑、舞照跳呢? 我们认识COVID-19 了吗? 症状和无症状的感染者。 目前报道的感染人数都是有症状的感染者,那到底有多少个无症状的感染者呢?这样就会带出另一个问题,无症状感染者是否会继续感染其他人呢? 对我来说,我们要把无症状感染进一步来分析,先撇开病毒变异的问题,无症状就几个可能: 已经感染了,只是身体病毒浓度不足,没法在检测中反应出来。 感染了,但被误诊为流感 检测的准确性跟误差 这些其实都不重要,重要的事没症状的感染者占比多少?从中国那边发布的数据,无症状的感染者大约是感染人数的30%-50%。有了这个数据,再结合上面这3种可能,哪怕大马每天只有个位数,也不可以完全杜绝再次爆发的风险!到这里,我们只可以说别高兴太早,隐患还在! 虽说如此,你看看欧美国家,老早就逐步开放了,为什么?总的来说有几点: 国家医疗系统能力判断。国家的医疗系统是否可以避免病患增多而发生挤兑。 短期评估转换成中、长期评估。也就是年底有能力避免再爆发。 这里又可以写上好几篇的文章,以后有机会再跟大家讨论。 综合判断,我个人始终认为COVID-19与我们同在!有、无症状都不是重点,重点是COVID-19还在,至于戴不戴口罩,你自个决定。

N95 Respirator Face mask

How to Proactively Protect during COVID-19 Outbreak

The year 2020, worldwide has encountered tremendous challenge on the COVID-19 pandemic outbreak.  The individual country has taken its counteraction base on individual available resources, this leads to a different result in term of infected count and death cases.  The counteraction has to be pragmatic and executable so that the infection count will be controlled […]